【学术会议】文化与传媒学院教师参加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 |
发布人:文化与传媒学院 发布时间:2024-12-10 动态浏览次数:10 |
2024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由中国民俗学会、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办的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位专家学者前来参会。中国民俗学会会员、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马启俊教授出席了会议。 11月30日上午的开幕式在中山大学中文堂举行,开幕式由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施爱东主持,中山大学副校长谢湜教授、中山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王琤、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叶涛教授先后致辞。开幕式上,主办方还播放了缅怀叶春生教授(1939年10月-2023年11月)、刘锡诚研究员(1935年2月-2024年8月)等在过去一年中逝世的知名民俗学者的纪念短片。 大会发言阶段由北京大学陈岗龙教授主持。中山大学王霄冰教授、北京中研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李刚高级工程师、湘潭大学漆凌云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毛巧晖研究员、北京大学长聘副教授祝鹏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信息化时代的学术共同体构建:以中国民俗学会为例》《从融通到创新:中国故事学的本土化之路》《民间文学的重建及其学科史意义(1949-1966)》《概念史视域下的中国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和相邻学科关系的几点思考》的报告,从学术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材料、研究方法、学术共同体、学科史、学科关系等角度,对民俗学和民间文学学科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发展走向、传承与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中国民俗学会本届年会以“非遗保护背景下的民俗学与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为主题,共收到1000余位作者的959篇征文,其中640余篇论文入选,成功注册参加会议的论文共486篇。大会共设53个分会场,进行分组研讨。马启俊提交的征文《六安红色对联文化及其时代价值》(江琼副教授为第二作者)成功入选,被分在第31分会场“革命与激情:红色民间文学资源之开掘”组进行交流。本分会场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毛巧晖研究员、评议人四川师范大学李国太博士和参会代表认为,马启俊将红色对联纳入革命民间文学研究范围,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文类,富有启发性。马启俊还参加了第5分会场、第7分会场、第49分会场的研讨交流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本届年会规模大、质量高、效果好、影响远,对广大民俗学者如何在新时代践行文化使命,加强非遗保护,致力于文化强国建设,推进民俗学和民间文学学科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文 图/马启俊 审核/陈尚达) |
版权所有 © 2014-2022 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地址:安徽六安市云露桥西皖西学院 联系电话:0564330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