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导演、《舌尖上的中国》总撰稿徐而缓应邀做客文化与传媒学院
发布人:文化与传媒学院  发布时间:2017-12-08   动态浏览次数:3484

2017124下午,中央电视台导演、《舌尖上的中国》总撰稿徐而缓先生应文化与传媒学院邀请,在文传学院洽谈室与老师们见面,围绕六安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开发、高校传媒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问题,开展研讨与交流。文传学院党总支书记储召红、教学秘书杨洋、团总支书记涂加胜、文学教研室主任崔玲、语言学教研室主任黄克顺和教师赵玉莲、汪大明、熊辉、程苏文等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文传学院院长马启俊主持。

徐而缓先生1969年出生于安徽宿松,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电影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为CCTV大型活动中心导演、制片人、策划、撰稿,大型节目组执行制片人。先后任中央电视台《周末异想天开》栏目策划、撰稿,《曲苑杂坛》栏目导演、制片主任,《南腔北调》栏目导演、撰稿,《探索·发现》大型纪录片《文明之路——走进韩国》总导演、制片人,CCTV-9大型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总撰稿。执导的大型纪录片有《诗仙李白》、《文明之路——走近地中海》、《寻找英雄》等。兼任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委员会副秘书长。诗人、词人、作家、编剧,安徽省作协会员。出版诗集《眼睛诗人》,散文集《徐而缓之游四方》、《徐而缓之唱四方》,论文集《中国财神》等。《中国诗人大辞典》收有“眼睛诗人徐而缓”条目。曾数次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文艺星光奖,担任撰稿的大型动漫片《藏羚王》获第44届美国休斯敦国际电影节金奖。近年来,热衷于歌曲创作,所创作的歌曲《爱是一条船》获“首届中国海洋歌曲创作大赛”一等奖(由腾格尔演唱);歌曲《中国农民》由空政文工团一级演员陈晓涛演唱,歌曲《喊一声我的恒山》由中国武警文工团演员张玉玲演唱。2013910CCTV-3《天天把歌唱》推出其为教师节创作的歌曲《都说老师是蜡烛》(吴靖苹演唱)。其创作的歌曲《皖水十八问》在2017123六安市举办的鄂豫皖三省四市首届大别山歌会总决赛中获得民歌组三等奖。

研讨会开始时,马启俊首先代表文传学院向徐而缓先生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然后向徐而缓先生介绍了出席研讨会的各位老师和文传学院的基本情况。


徐而缓先生接下来在研讨会上从他参观六安的皋陶墓讲起,讲到皋陶文化、皋陶立“九德”、皋陶与六安的地名文化、皋陶与众多中华姓氏的渊源关系,他建议文传学院的老师们可以研究皋陶文化与儒道等传统思想文化、当今旅游文化、中华姓氏文化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六安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应该发掘和彰显楚文化和徽文化的深厚底蕴,城市中应该有楚文化和明清徽派建筑风格的建筑。六安市目前得天时地利人和,应该在弘扬国学方面有所作为。

徐而缓先生结合他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的经历,阐述了媒体人在读古书、与古人交流方面需要下苦功夫,要有所心得、有所积淀。在与潜在的客户群和受众交流时,要理解他们的心理与情感需求,要以爱心打动他们,要以新的视觉与方法追求良好的传播效果。如“舌尖上的中国”在语言表述上就富有创新性,新颖而独特,因此打动了无数观众,取得了出其不意的传播效果,成为众人群起效仿的流行说法。

文传学院参会的老师们听了徐而缓先生的发言,深受启发,纷纷就个人感兴趣的话题与之交流与探讨,如皋陶文化与中华姓氏文化、地名文化的关系,六安城市建设与传统文化的传承,高校与地方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等,大家在研讨中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本次研讨会虽然时间短暂,但是收获颇丰。徐而缓先生的见识和经验,为老师们打开了认识地方文化的新窗口,找到了结合专业开展学术研究和地方服务的新思路,因此受益良多。

                               (文图/杨洋   审核/马启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