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传媒学院教师多篇学术论文被《安徽文学年鉴》收录
发布人:文化与传媒学院  发布时间:2017-05-09   动态浏览次数:358

《安徽文学年鉴》由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辑、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是总结和介绍安徽文学年度创作和研究主要人物和成果、文学交流研讨和期刊书籍出版主要信息和作品的重要史志性文献。

近日收到的201612月出版的《安徽文学年鉴2015》样书中,文化与传媒学院教师的多篇学术论文在“论文摘要”栏目被收录。副教授王德兵博士的论文《色艺俱佳:元代戏曲演员之评品》原载于《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全文约6300字,收录约2200字。讲师江琼硕士的论文《“未名四杰”现象文化成因探析》原载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全文约5000字,收录约2400字。讲师陈红梅硕士的论文《当代皖西作家创作的本土化特征》原载于《皖西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全文约6600字,收录约2300字。在“研究综述”栏目《元代文学研究综述》中,作者崔花艳对王德兵的上述论文进行了约400字的评述。在《2015年现当代文学研究综述》中,作者薛磊、赵春霞指出:“皖西学院的师生延续了往年对‘未名社’、‘未名四杰’研究的热情。江琼在2014年研究‘李霁野对鲁迅精神的传承’基础上,转而注重对形成‘未名四杰’文化现象的背后成因进行探析。”接着对江琼上述论文进行了约200字的评述。两位作者又指出:“陈红梅将研究目光从现代皖西籍作家转向当代皖西本土作家。”对陈红梅上述论文进行了300余字的评述。

在该年鉴“研究综述”栏目《2015年文学理论研究综述》中,作者胡功胜、缪丽芳、牛永峰对文传学院退休教师施建业教授的《我对“中华美学精神”“中国人审美追求”的理解》(原载于《美与时代(下)》2015年第11期,全文约10000字)进行了约150字的评述。在《先秦两汉文学研究综述》中,作者张小平(该年鉴主编)对文传学院马启俊教授的《<庄子·逍遥游>“野马”注释商兑》(原载于《学术界》2015年第5期,全文约6700字)进行了约400字的评述。

该年鉴还收录了文传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7届优秀校友陈巨飞的诗歌《告别(外二首)》(原载于《中国诗歌》2015年第5卷),并在“2015年安徽文学纪事”栏目介绍了陈巨飞获得第一届安徽诗歌奖新锐诗人奖的情况。

《安徽文学年鉴》已不是第一次收录和评述文传学院师生文学创作和研究的成果了,如《安徽文学年鉴2013》评述了张岳林副教授的《感性的厚重与灵性的升华——从“五行”文化看猪八戒到林黛玉的文化赋形》(原载于《皖西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安徽文学年鉴2014》收录了王德兵的博士学位论文《明清戏曲美学范畴研究》(全文140000字,收录约3500字),对陈尚达、马启俊、张岳林、王德兵、余学玉、陈红梅、江琼等教师的多篇学术论文进行了评述。

文传学院教师近年来结合课程教学加强科学研究,对中国古今文学尤其是皖西地方文学的研究力度在加大,研究成果的数量和影响力也在增大,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因此能够在《安徽文学年鉴》这样的全省史志性重要文献中出现来自皖西学院的年度性研究成果,这对文传学院教师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安徽特别是皖西地域文学研究具有很大的鼓励和鞭策作用。

                                               (文图/杨洋 黄群    审核/马启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