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传媒学院举办第33期“读书与治学”学术讲座
发布人:文化与传媒学院  发布时间:2019-10-12   动态浏览次数:270

2019101119:00点,文化与传媒学院在综合楼204教室举办第33期“读书与治学”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文传学院兼职教师蔡峻岭主讲,他主讲题目是“中西文化中的悲剧意识”。文传学院2018级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广告学专业的100多位同学参加了本次讲座。

蔡峻岭在本次讲座中对中西方文化中的悲剧意识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分析。他通过一系列的古今事例说明,在西方的文化中,悲剧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含义:1.作为一个喜剧种类;2.人类生活中的悲剧性;3.对悲剧性进行文化观念把握的悲剧意识。他认为,我们应该把握好生活中的悲剧性事件,理解好这种现象,从观念上对这种悲剧性的事件做出合理的理解,这样人类文明才能够得以延续。

而谈及到悲剧意识产生的条件,蔡峻岭认为有三点,一是人类的悲剧性,二是悲剧意识产生的前提——理性,三是悲剧意识的载体——文艺。同时,悲剧意识由相反的两极组成:1.悲剧意识把人类文化的困境暴露出来;2.悲剧意识又把人类文化的困境从形式上和情感上弥合起来。

无论是中国的《蒹葭》,还是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都体现了一种求而不得,二者产生原因不同,但是最终都是一场爱情悲剧。中国古代的爱情悲剧产生于对于礼法的妥协,西方古代的爱情悲剧产生于反抗与对自由的向往。这也恰恰使得我们的文化不同于西方的反抗,处于一种稳定状态。

 总而言之,西方的悲剧意识是进取型的,体现了毁灭和新生,是否定而前进的,“强自取柱”、暴露困境;中国的悲剧意识是保守型的,体现了稳定而延续,是肯定而保守的,“柔自取束”、弥合困境。

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从一个新视角重新解读中外古代爱情故事,对于中西方的悲剧意识,特别是爱情悲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大家更为清晰地认识到中外悲剧文化的差异。这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同时也打开了悲剧文化的大门,激发同学们探索研究新知识的欲望,有利于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图/张金鹏   审核/马启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