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教研室
发布人:文化与传媒学院  发布时间:2021-06-07   动态浏览次数:3474

     新闻学教研室,成立于2006年秋,现有专任教师5人,校内外兼任教师数人。专任教师中,博士1人,硕士4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助教1人。这些教师不仅年富力强、专业功底深厚、教学科研水平高,而且大都有过学院党政管理、教研室、实验室、党支部、辅导员等工作经历,综合素质强。

本教研室教师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等各类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至2019年底,本专业学生共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多项,多人在学校研究性学习以及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结项评比中获得奖励。在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指尖艺舞”团队荣获省赛金奖、国赛铜奖;在第八届、第九届安徽省电子商务“三创赛”中,“初璨”、“pet lover”团队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在安徽省大学生微电影大赛、原创文学新星大赛、质量文化与品牌创意设计大赛、演讲比赛、诗文朗诵大赛、中华经典朗诵大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DV作品比赛以及高校校园“好新闻奖”中,亦有很好表现。此外,本教研室教师指导拍摄的反映寿县历史文化的专题片《千秋寿春城》、反映独山农民工遭遇的纪录片《尘肺之殇》、反映国家级特色小镇独山镇的纪录片《独秀大别山》、反映金寨传统手工艺的纪录片《金寨竹编》等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教研室教师的课内外教学深受学生喜爱、领导和同行认可,多人多次在学校教学质量综合考评中获得“优秀”等级。

除了教学实践,教师们在教科研上也收获颇丰。在科研方面,本教研室教师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及一般项目5项、皖西学院人文社科项目10多项;在教研方面,主持的省校级质量工程项目主要有:《现代礼仪》精品开放课程、“互联网+传统文化”的创意探索与有效尝试、卓越传媒人、应用文科(文化传媒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新闻学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研究与改革、新闻学专业实习(实训)课程体系研究与改革等。此外,以本教研室教师为主要参与成员的省级项目“新闻学专业综合改革”按期高质量结项。公开发表的论文中,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及CSSCI索引(《国际新闻界》《中国出版》《中国电视》等)近10篇,其他核心期刊及普通本科高校学报文章近百篇。近年来,主编或参与编写的专著、教材有《图说皖西文化》《名人与寿县文化》《现代礼仪案例教程》《公共关系学》《影视评论学》等。

发挥专业优势,鼓励教师走出去,多样化开展各种服务社会、传播地方文化的工作,是本教研室的一个特色。一方面,教研室教师多次为六安市委宣传部、六安市媒体机构、六安市移动公司、六安市城市建设局、六安市海事局以及金寨县电视台等单位进行专业培训、专业讲座、继续教育授课等。另一方面,老师们积极投身于徽文化、六安皋陶文化、寿县楚文化、皖西红色文化、廉政文化、方言文化等地方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工作,包括走进六安电视台参与节目录制、拍摄地方文化专题片、帮助六安新闻网策划地方文化栏目等,尤其是与六安市文广新局的横向合作项目《六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音像摄录》更是影响深远。

文传学院十分重视“双能型”师资队伍培养。目前,本教研室有1位老师曾到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访学(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计划),1位老师参加了中国传媒大学的传媒技术培训,4位老师赴地方媒体(六安电视台、六安新闻网)挂职锻炼,3名教师多次参加全国新闻学教学科研高级研讨班,所有教师均多次参加短期的校内外传媒素养及传播技术培训。此外,学院还不定期组织相关教师赴国内高校、媒体、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交流学习。这些做法,极大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胜任力。

姓名

性别

学位

职称

主要授课名称

姚道武

硕士

副教授

传播学概论、应用传播学、中外广告史、优秀中外广告作品赏析、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新闻学专业导论、现代礼仪等

陈昌勇

硕士

副教授

公共关系学、广告策划与创意(实训)、市场调研与统计分析、社会调查、新媒体广告、现代礼仪等

李方海

硕士

副教授

摄影摄像基础(实训)、新闻采访与写作(实训)、纪录片理论与创作、优秀纪录片赏析、新闻名篇赏析、现场报道等

江素珍

博士

讲师

融合新闻学、融合新闻作品创作、新闻学概论、新闻编辑学、新闻传播美学、消费者行为分析等

马晋雅

硕士

助教

流媒体技术与应用、网络传播学、媒介环境学、网络新闻实务、舆论学概论、媒体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