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派砚石润无声,天下墨业在徽州——文化与传媒学院“三下乡”徽州非遗调研活动圆满结束
发布人:文化与传媒学院  发布时间:2017-09-04   动态浏览次数:342

徽墨和歙砚,是徽州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为了探索如何保护和传承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其健康发展,文传学院暑期“三下乡”调研小组以徽墨、砚台为例,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徽墨和歙砚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

游歙县古博   观翰墨藏帖

830,晨光熹微,文传学院暑期“三下乡”调研小组在指导老师涂加胜的带领下,抵达歙县博物馆。“古楼碎月留诗仙,新园翰墨藏帖精”,博物馆依山而建,景色别致,馆藏丰富。徽墨,砚台等藏品种类众多,雕刻精美,其悠久的历史令组员们赞叹不已。调查小组采访了博物馆内工作人员,当谈到如何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这一问题时,工作人员说到:“馆内的藏品都需要参观者耐心欣赏品味,古砚,碑文,都是徽州文化的一部分,希望更多人了解古徽州的文化,让古徽州的文化能更好地传承发扬。”

访千年古城   赏徽州明珠

斗山街精美的镂雕,历经风雨的八角牌坊,笔墨纸砚……831日,文传学院调研小组来到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歙县古城进行问卷调查。歙县古城是古代为徽州府治所在地,也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组员们分成两队在古城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古城居民与游客们对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看法。人们对古城非遗的发展大都保持乐观的态度,但也有居民不无遗憾地说:“虽然在保护,但是还是有一些东西找不到了,我小时候听的戏呀,现在都听不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非一朝一夕的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看砚石温润   愿徽墨留芳

91清晨,调研小组成员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歙县老胡开文徽墨歙砚的制作车间。徽墨描金车间内,女工们安静细心地工作。歙砚制作车间里,打磨的老工人告诉同学们,“他们雕刻后的砚台有的边角还很锋利,需要用不同粗糙度的打磨石一遍一遍打磨,还要注意砚石里可能有的砂石,最后打磨出光滑圆润的砚台,擦干净就可以送去装盒了”,正是工人们的辛苦劳作才换来了千万家庭的书墨飘香。

此次实践活动加深了同学们对古徽州文化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大家对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文图/黄佳乐  谈克    审核/储召红)